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林西县:满棚春色关不住 增收致富信心足

2024年04月28日14:15 |
小字号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行走在林西这片充满希望的田畴沃野之上,一座座现代化农业园区拔地而起,一栋栋温室大棚成方连片,一个个涉农项目加速推进,一处处美丽乡村焕发新颜……目之所及,一幅产业兴、百姓富、农村美的锦绣画卷,正在乡亲们的笑颜中徐徐铺展。

近年来,林西县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把设施农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在政策扶持、科技赋能、技术服务和品牌创建等方面下足功夫,全力打造现代化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厚植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根基。设施农业在丰富百姓“菜篮子”的同时,也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

政策扶持,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

走进林西县大营子乡禾旺产业园区,路两旁棚室如织,在阳光下折射出粼粼波光。大棚里一排排哈密瓜苗青翠葱茏、长势喜人。正在棚里侍弄秧苗的贾瑞林心里乐开了花:“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特别好,今年我在园区租种了100个大棚,主要种植哈密瓜,除去租金,每年纯收入能达到60万元,日子过得很红火!”

“真金白银”的收益,让像贾瑞林一样的种植户尝到了甜头,不少农户纷纷加入到设施生产中来。”大营子乡农业站站长赵永兴说,“设施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季节性生产的局限,实现了从‘春种秋收’到‘四季丰收’的蝶变,有效拓展了农业生产空间,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林西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多方面、多要素、多角度鼓励扶持现代设施蔬菜产业连片发展、链式拓展。在布局方面,坚持“统一规划、项目带动、建改同步”的原则,全力打造高标准连片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大棚租赁、入股、土地流转、场地务工等形式,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在资金方面,积极整合乡村振兴衔接、京蒙帮扶等项目资金,加强对设施农业的扶持,主动引进龙头企业牵引适度规模经营,切实把项目资金、技术力量、组织保障向设施农业园区集中投入,确保做一片成一片。在销售方面,借助京蒙帮扶机制,与种植户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大力开展“产销对接”“农超对接”“订单农业”,千方百计降低生产风险,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数智赋能,跑出致富增收“加速度”

经过多年发展,林西县老旧棚室占比增多,生产效率日渐低下,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发展。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林西县坚持向科技要生产力,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县乡两级政府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力盘活闲置资源,统筹推动老旧温室大棚改造升级。大力引进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模式,促进信息化和设施化融合,让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的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转型,大大提高了农业管理效能。

走进官地镇下官地村设施农业园区,大棚内青翠满目、生机盎然,西红柿的清香和着潮湿的泥土气息迎面扑来。种植户李刚正在手机上查看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参数。只见他在手机上轻轻一点,棚顶的风口便自动展开进行通风散热,智能化的管理,让蔬菜大棚尽显“科技范儿”。

“我今年经营了10栋大棚,在现在劳动力不足、人工费用高的情况下,这个智能化系统可为我解决了大麻烦。以前施一次肥最少也得两天时间,现在只需在手机上一点,10个大棚就能同时施肥了,既省时又省力!不管在哪里,我都可以全天候精准地掌控大棚内的情况。”李刚高兴地说。

相比传统的栽培模式,“智慧大棚”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据了解,整套智能设备投入使用以后,每亩西红柿棚可增产20%、节水30%、减肥25%、减药30%,节省用工费用2000元以上,每年亩均增收8000—10000元,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同步得到了提升,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也得到了平衡。

技术服务,夯实产业发展“硬支撑”

在五十家子镇头道湾子设施农业园区,县农牧局的专家们正在给种植户王义文家的番茄诊断病情。经过集体会诊,专家们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案。王义文高兴地说:“我是种大田作物出身,对设施番茄种植技术不是很了解,多亏了县农牧局的专家来给我做指导,现在我对种好设施番茄充满了信心!”

为及时有效开展农技服务,林西县农牧局统筹协调植保、种子、土肥等部门,组建 “科技服务小分队”,他们改变以往“在家坐诊”为“下乡巡诊”,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送技术、送资料、送信息,零距离服务设施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节,县农牧局还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赤峰市农科所、中化集团等专家学者,围绕设施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等内容,通过集中培训、现场示范和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应用新科技、推广新模式,让农民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县农牧局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1000人次以上,有效提高了种植户的生产能力和水平。

品牌创建,擦亮产业发展“金名片”

产业要发展,品牌是关键。林西县深入实施品牌提升行动,以“三品一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为抓手,按照“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数量、质量和效益。

借助京蒙帮扶机制,依托北京市消费帮扶双创中心,引导林西企业入驻,推出特色产品40余种,通过京蒙两地主流媒体,多渠道宣传推广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打造林西县农产品统一形象标识。通过组织开展推介会、展销会等形式,大力推动“林西好物”进北京。积极探索电商直播新业态,采用“实体店+商超+电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让林西土特产真正走出“深闺”,不断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目前,林西的辣椒、土豆、胡萝卜、冬瓜等设施蔬菜已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林西的草原花菇、番茄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近年来,林西县通过抓园区强引领、抓改造提产能、抓科技强支撑、抓品牌强带动等一系列措施,把设施农业这块富民“蛋糕”越做越大。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温室大棚2.2897万栋,栽培面积达到2.1962万亩,年产各类蔬菜瓜果14万吨以上,产值达到4.5亿元以上,种植品种也从单一的蔬菜发展到花卉、食用菌、樱桃、葡萄、甜瓜等几大类。

如今,设施农业在林西已经遍地开花。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照亮了农业转型“升级路”,一茬茬新鲜的蔬菜水果,奏响了乡村振兴“丰收曲”。设施农业真正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撬动农业投资的“驱动器”和农业发展的“新引擎”。(邹俊杰、吴晓军)

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

(责编:齐浩男、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