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以平安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4年04月03日16:11 |
小字号

“请问您的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装了这款App,再有诈骗类的电话或短信,只要是在数据库里备案过的,都会被自动拦截,还有风险提示。”近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光明路办事处在辖区内组织开展了反诈中心APP注册宣传活动。志愿者们耐心解释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的重要意义,手把手指导社区居民下载安装APP……

治理“微创新”,服务“零距离”,这不仅是回民区在构筑“大平安”格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的“绣花”功夫之一,也是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回民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树立“大平安”理念,构建平安“大格局”,打牢平安建设基层基础,把平安建设延伸到“细枝末梢”,有力维护了平安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逐年稳步提升。

坚持高位推进 构筑“大平安”工作格局

组织架构“链条化”、重点项目“清单化”、督导调研“常态化”……回民区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将平安建设纳入全区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全区效能目标考核管理,压实平安建设责任,高位谋划、全力推动,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架构和党委“一把手”担本地区主责、首责、全责的社会治理体系链条,通过细化分解平安建设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职责任务、责任领导、完成时限,部署推进11类重点任务、522项具体任务,将重点工作作为主线,推动其他工作齐头并进。

创新社会治理 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

以“平安文化”建设开展德治教化、以“网格+义警”,加强群防群治、以“1+6+N”党建引领商圈治理模式、以“多元共治”,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以“智慧网格”推进精细化管理……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回民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培育平安建设“品牌”。在各镇办、商圈持续打造平安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品牌试点项目,全面提升了社会综合治理效能。

网格+义警,延伸社会治理末梢服务。回民区积极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了全市第一支“青城义警”队伍,探索出一条警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目前,回民区共组建63支622人的“青城义警”队伍,义警们在社会治安巡防、矛盾纠纷调解、居民群众服务、文明秩序劝导、平安创建宣传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助力作用,为人民群众筑起了坚实牢固的“防护墙”。

建立金海商圈综治中心。2023年,回民区在金海商圈建立了“金海商圈综治中心”,以“1+6+N”党建引领商圈治理模式,综治中心管统筹,入驻公安、市场、城管、消防、应急、司法、交管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商圈综合治理,持续提升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截至目前,已开展联合整治行动11次,共出动综合执法人员500余人,查出问题隐患600余件,整改500余件,营造了安全、卫生、整洁、有序经营的市场环境。

推进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回民区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五社联动”、搭建公益资源发展平台为目标,积极探索“区-街-社”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不断强化社区建设,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目前,服务体系已覆盖回民区七办一镇一中心,30个城乡社区,16000余人次,吸纳专业社工19名,培育志愿者159人,培育社会组织75家,开展活动31场次,开展个案服务74次,开展小组工作58次,协助开展社区议事4次。

坚持服务大局 以平安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回民区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作为解决经济社会突出问题的“法宝”,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整体谋划、系统推进。

建立了以街道社工站为平台的联席会议制度,密切联系街道、社区、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主体,集众智、汇众力,共推政社联动协同,打通多方资源下沉社区、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使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引入社会治理,实现了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加强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和涉险风险防范化解。今年,区委政法委牵头印发了《回民区社会领域重大风险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重点针对退役军人、教育、金融、房地产、生态环保、交通运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存在的涉稳风险隐患。并针对重要节点和重点工作,严格落实网络舆情快速报告处置反馈机制,提前进行会商研判,制定应急方案,全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下一步,回民区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共治意识、大局意识、科技意识,统筹抓好安全生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面治安管控等工作,以行业小平安汇聚全区大平安,推动更高水平平安回民区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李珍)

来源: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委宣传部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