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一池清水”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2024年03月28日07:43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春风送暖,黄河“几字弯”顶端的包头河段,冰面开始消融。

每到此时,市民们便兴致勃勃,纷纷向南,沿河观凌、看鸟、吃鱼,感受春风拂面。

奔流不息的黄河不仅滋养了包头的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也造就了沿岸独特的绿色生态环境。

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流域包头段,是我国纬度最高的黄河湿地。这几天,天鹅、苍鹭、鸬鹚、银鸥、红嘴鸥等候鸟正陆续归来。

“这里的鸟类从最初的7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232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达到49种,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科教监测股工作人员代红亮介绍说。

黄河过境包头220公里,长年冲积形成了1.36万公顷的黄河湿地,是包头市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为保护黄河湿地珍贵资源,2011年包头市申报建设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并相继出台政策法规体系,禁止任何违法占用湿地的行为,开展沿黄湿地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多部门联合执法打击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短时间内,黄河河道内违规建筑物全部拆除,湿地地貌得到平整恢复,违规耕地、捕鱼、放牧等破坏湿地生态行为大幅减少;组织实施生态补水、水系连通、湿地保护修复、科普宣教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建立,河流、湖泊、林木都有了专属守护者……

“过去这里是大面积的河滩地,附近有不少煤厂、砖厂,生产废水直接排进湿地,有段时间环境变得很差。经过治理、清理、修复,现在水清了,滩绿了,鸟儿都回来了。”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苗春林,看着治理后的湿地,不禁感慨。

将目光移回岸上,包头市以系统治理的思维,以综合治理为抓手,认真落实《黄河流域保护法》,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重点做好入黄支流水质改善、工业废水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工作。

在包头市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洁白的盐粒被机器灌装入袋,整齐排放。“这是利用稀土分离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资源化循环生产的氨肥。”公司员工刘勇俊指着生产线为记者介绍,“自2015年开始,我们投资7亿元用于废水处理,目前已经完全实现废水零排放。”

“稀土行业比较特殊,生产废水中可回用的资源多,主要有氨、氮等元素。”包头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高崇告诉记者,“包头的稀土企业临近黄河,废水处理不好,对水环境的危害很大。”

为此,包头市生态环境局立足稀土矿产丰富、企业众多且又临近黄河的区位特点,推动稀土企业加大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力度,持续推进“三废”治理及达标排放技术改造。华美正是第一波“吃螃蟹”的企业,现在华美每年靠废水提取出的氨肥都能卖出500万元。

如今,废水零排放在包头市稀土行业得到广泛推广。“目前全市稀土企业均实施完成了废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均实现废水不外排,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市稀土工业的废水污染问题。”高崇表示。

不仅稀土行业,包钢、包铝等重点工业企业都进行了节能减排改造,不断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控“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包头年用水总量始终控制在10.5亿立方米左右,成为自治区首个国家节水型城市。

一池清水,给予了包头生机与活力。来到包头二道沙河,只见河水清澈、水量丰沛。沿河而行,随处可见再生水补充河道后形成的美景,蓝天白云下,一泓碧水与周围的植被相映成趣。

“现在河道的水已经达到了Ⅳ类。”包头市水务局总工程师陈群柱介绍,再生水经处理后达到地表Ⅳ类及以上水体,才能输入全市各条河道供水。为保证水质,河道内注入的再生水由活水泵站在相应的水坝内进行微循环。“目前城区昆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东河4条已经建成的河道,基本实现了蓄水。”陈群柱说。

近年来,包头市实施了城市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综合整治城区河道环境34.5公里,完成主城区4条河道生态补水和治理任务,受益人口近百万。同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依法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巡河和河湖“清四乱”,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全部完成。并大力推动沿黄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全市322个行政村完成治理。

据统计,目前包头市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和4条主要入黄支流水质实现全面消劣,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4%。

成绩背后,体现的是包头市以更大力度、更强措施抓实抓细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快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心。(记者 帅政)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