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培育新时代“大国良师”

2023年12月01日11:46 |
小字号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以高质量教师推动高质量教育已成为发展共识。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推动建立了促进教育发展的“1+N”制度体系,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起“四梁八柱”。同时,积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协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教师编制、职称评聘、绩效工资、评价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教师这一源头活水被充分激活。

在教师培养方面,对标教育强国目标,着力打造新时代“大国良师”。所谓“良师”,首先是心怀“国之大者”,始终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还应该是关注教育的“时之变者”,能不断学习新思想、新技术,具备新时代教育改革所需的本领;更应该是关心“民之初者”,能体察教育民生之需,坚持公平正义,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努力。

在这一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呼和浩特市从3个方向发力:

一是始终把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师德素养摆在首位。在“引、育、用、留”全过程中贯穿师德师风考察,形成学、测、奖、评相结合的专业化师德师风涵养体系,全力培育“国之大者”。

二是制订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机制上,健全和完善国家、自治区、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形成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相互衔接、注重成效的管理体制;在培训内容上,根据人才发展需要持续更新培训资源。目前,呼和浩特市按照“新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未来教育家”四级梯次分别设立了新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中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培训项目、“名师+”工程和“名校长+”工程,着眼于人才的全过程培养;在培养方式上,不断丰富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闭环。以名校长培养为例,呼和浩特市今年遴选了一批校长参加由高校组织的“卓越校长”“领航校长”等高层次培训,同时派出部分校长外出跟岗锻炼,切实提升专业水平。下一步还将搭建以“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为代表的常态化交流平台,形成“学—练—提”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校长不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三是重视干部队伍的长期培育。进一步打通“区—市—校”三级干部流通渠道,打通从职称到职务的流通壁垒,不断优化干部结构。以校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为例,自去年开始遴选了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80后”“90后”干部,以选聘的方式到直属学校副校长职位挂职锻炼。通过跟踪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难题的能力大幅提升,成为符合人民期待的“民之初者”,也成为干部“蓄水池”里的“活水”和“清水”。

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对标强师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呼和浩特市一方面构建起多部门、多主体、多利益相关治理部门的分工协调机制,一次性解决了包括教师编制与岗位、职称评聘、权利与待遇等问题,实现了各项资源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倾斜,为人才“用得好、留得下”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全方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全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招聘一批、高学历青年人才引进一批、骨干优秀教师引进一批”的工作思路,配齐建强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呼和浩特市打出集团化办学、“一地一策”帮扶、“县管校聘”的组合拳。当前,全市已经建成63个“名校+”教育集团,预计今年底达到86个,这将惠及全市50%以上的学生,充分实现了优质校与薄弱校的联动,进一步平衡校际资源。

在教师数字化转型方面,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软硬件齐发为成长赋能。呼和浩特市在推进“数字化校园”全覆盖的同时,还致力于规范各类教育应用平台数据接入和分层分级存储,畅通城乡、区域、校际的数据对接,建立师生及学校发展的数字轨迹,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创造条件。同时,强化对数据的分析,目前正在对“教育教学实时监测平台”进行试点,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课堂实况形成教师“画像”,为教师调整教学及精准育才、选才提供了依据,也进一步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加强利用全市已有的“智慧教育”市级指挥平台、“备授研评”一体化智慧教研云平台推动城乡、区域教研一体化,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目前,呼和浩特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已经上线,不仅包含了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课程,还以需求为导向,为教师提供了实践层面的技能指导,为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精准赋能。

来源:呼和浩特市教育局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